9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91看书网 > 大清拆迁工 > 浅谈海岸炮与水面舰艇的对抗(转载)

浅谈海岸炮与水面舰艇的对抗(转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然,也有将非专业的地炮改进炮架后安置到炮堡内用作海岸炮的,比如下图的海峡对岸的一座炮堡,安置有一门去掉轮式炮架的m-59“长脚汤姆”155mm加农炮,由于炮架已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所以具备了广角射击能力。(8轮炮架时肯定不行)

炮堡内固定在混凝土基座上的m-59“长脚汤姆”

266149271_56b2d49808.jpg(28.45KB)

2009-1-806:23Pm

8轮炮架的m-59“长脚汤姆”模型

m-591.jpg(22.88KB)

2009-1-806:23Pm

由于炮堡往往修筑的非常坚固,能够很大程度上抗住大部分敌舰射弹的直接命中,且炮手是处在炮堡内操炮,所以也减少了敌舰射弹破片对炮手的杀伤造成的战斗减员,故而炮堡化的海岸炮生存能力较强!炮堡内的海岸炮,还是水平供弹,不过由于炮堡的防护性在起作用,可以将大量待发弹存放在炮堡内,这样可保证持久炮战对射时彈藥的供应速度。另外,由于炮堡作为掩体工事,有了电力供应,所以在大口径炮的弹丸装填方面,具备采用电动机械助力的可能,若采用这种措施,则可保证这些大口径海岸炮的射速基本与封闭炮塔化的大口径舰炮看齐!在对目标的观瞄方面,由于炮堡具有较强的防护性,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倒是可以布置成直接无遮蔽的面向海岸线,以炮堡自身的观瞄设备来观测敌舰从而进行射击,如此炮堡化海岸炮便可以低平直射火力来射击敌舰的垂直装甲部分,一般认为,直射火力在命中率上是要高于间瞄曲射火力的。所以炮堡化的海岸炮以直瞄火力射击敌舰的话,命中率将大大增强。

三露天固定式海岸炮

顾名思义,这类海岸炮为露天布置炮位,顶部无遮蔽,且为固定化的专业海岸炮。

应该说,海岸炮家族中,此类的比例是最大的。早期海岸炮几乎全为露天布置,只是到了后来,才为其构筑了炮堡等加固掩体。

如图,此为挪威奥斯陆峡湾中的小岛上部署的德制克虏伯280mm海岸炮,其身管与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m1891式同型,但显然炮架经过了改进,还增设了一面巨大的防盾。1940年的“威赛演习”行动中,德国海军倾巢出动,兵分五路,搭载登陆官兵扑向挪威的五处重要目标,其中第一战术群的目标正是奥斯陆,德军的“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正是毁于该炮之手!当时挪威岸防部队在奥斯陆峡湾航道中线处的小岛上部署了三门该型海岸炮,挪威岸防炮兵多发命中“布吕歇尔”号,同时岸防布置的460mm鱼雷应声入水,一举击沉“布吕歇尔”号。

1476414733_14267845.jpg(53.28KB)

2009-1-806:23Pm

从图上看,该炮还是采用重力式制退的设计:身管连同附带高低机的炮架与炮座是滑动连接,诸位请注意炮座上两条向后略微上扬的轨道。火炮发射后,后座效应推着炮架沿着两条炮架滑动轨道往后运动,由于炮架滑动轨道是前低后高,炮架其实是将动能转化成势能,由此起到制退作用。接着炮架又在重力作用下滑下复位,重新装填。这种制退效率是不高的,可能正是受火炮制退复位的影响,某期《兵器知识》上曾报导克虏伯m1891式280mm海岸炮的射速其实为三分钟一发........考虑到笨拙的制退方式以及280mm弹丸须以炮座上的“神仙葫芦”吊杆进行搬送装填,胡子认为这个射速应该还是可信的。图上可以见到炮座上的吊杆(缺了葫芦滑轮组)

海岸炮露天布置,可充分发挥其广角水平射角调节的优势,具有开阔的射界。不过,由于露天布置,对炮位的防护是个难题。由于此类露天布置的海岸炮,后来其炮位布置,引入了“炮坑”的设计理念!

“炮坑”,即海岸炮的基座低于周围地面,形成相对地表呈下陷状态的一个坑。

如图,旅顺电岩炮台的沙俄奥普霍夫m1895式254mm海岸炮,可见其炮位是安置在一处低于周边地表的坑内的。

5089760_973317.jpg(15.8KB)

2009-1-806:23Pm

炮坑的设计,使得海岸炮的轮廓大部分隐蔽在地表之下,起到遮蔽敌舰视线的作用。此外,炮坑对于露天操炮的炮手来说,也是一层防护手段!这个道理就好比陆战上的壕沟,步兵躲在壕沟里,敌方炮弹射来,砸在地表,其爆冲效应和弹片都是在地表起作用,而伏于壕沟之中的步兵则免受敌方炮弹的伤害。用在海岸炮上也是同理,敌舰射弹袭来,砸在炮坑外的地表上,弹片都是在炮手的头顶上飞过,除非敌舰将炮弹射在炮坑中,方能对外露的炮手构成威胁。当然,炮坑深度,不可能过高,毕竟设计者还是考虑到海岸炮低平弹道直瞄射击时炮口不至受炮坑深度所影响。

露天布置的固定式海岸炮里,还有一些是带有半封闭的炮塔的,但由于其供弹方式依然是水平供弹的路线,其炮塔并非大型水面主战舰艇所采用的垂直供弹路线的全封闭炮塔,所以胡子这里以让将这类炮归入为露天布置的海岸炮范畴。

如图,当年苏军遗留在东北境内的180mm海岸炮

untitled1.JPg(146.83KB)

2009-1-806:40Pm

此炮的身管与Tm-1-180型铁道炮的身管同型,也与“基洛夫”级巡洋舰的主炮身管同型。图上可见,此海岸炮带有一个不大的炮塔,但其直径不大的炮塔座圈表明其并非在炮塔下设计有彈藥库而采用垂直供弹路线的那类炮塔,而且这不大的炮塔容积也揭示了其内部不可能大量存放待发弹。这种海岸炮的供弹,依然是靠水平路线传递,以彈藥推车(180mm弹丸重量近100公斤,人力搬运及其费力,应该是推车搬运弹丸,而且胡子也见过苏军彈藥推车搬运大口径弹丸的图,不过二战时日军普遍以四名炮手用两根木棍抬着203mm弹丸进行装填,可苦了身材瘦小的东瀛民族啊........)从炮塔附近的彈藥存放区向炮塔内送弹。所以其射击火力持久性与射速,均难以与垂直供弹方式的舰炮相比(二战时180mm及以上等级口径的舰炮,均为炮塔下垂直供弹)。不过其紧凑化的装甲炮塔的存在,倒是在既保证海岸炮射界又要保证海岸炮的防护这两者之间求得一个不大不小的平衡。露天的这类海岸炮塔,拥有炮堡内的海岸炮所没有的全向环射能力,而紧凑的炮塔设计又保证了其内操炮的炮手的安全,并且对火炮的高低机、炮闩等薄弱部分提供了防护,这点要比裸露在炮坑内的那些炮架式的海岸炮要好的多。

当然,将海岸炮炮塔化设计与炮坑设计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则能对海岸炮提供更好的防护力度!

如图,依然是苏军180mm海岸炮,图上这尊炮,也是紧凑化的炮塔式设计,并且其炮塔是设在炮坑内的。

mo_1_180pic1.jpg(154.5KB)

2009-1-806:26Pm

露天炮坑式布置的海岸炮,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分支————地井炮!

这种炮的起源原本是一种后座制退方式,此类火炮采用的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摇摆炮架后座制退方式,胡子简单说一下吧:该类火炮的身管所连接的炮架与炮座是铰接式布置,火炮击发后,后座效应推着火炮身管往后运动,由于炮架与炮座是铰接的可以转动,且在炮架与炮座之间还设有阻尼机构,所以炮架带着身管便会顺着与炮座的铰链往下运动,同时压缩阻尼机构,起到后座制退效果。由于这样的炮架设计高度较高,故而设计者为其设计了一个深度较大的炮坑,由于“井”比“坑”深,故而得名“地井炮”。

早期前装地井炮

djp_ht9.jpg(24.84KB)

2009-1-806:26Pm

早期后装地井炮,其炮口处有炮箍,应为阿姆斯特朗式

djp.gif(43.35KB)

2009-1-806:26Pm

地井炮每次击发后,后座效应会推着炮架降下来,此时正好进行再装填作业,然后再用机械力将炮架升上去,重新击发。地井炮的这种特点,正好符合了海岸炮的隐蔽性要求,其只有在击发时才露出地井,平时都是伏于地井之下的,敌舰视线不易观察到。而且由于地井炮在降下去后,敌舰对其缺乏有效的辨识特征,故而敌舰舰炮的目标指向也存在非连续性(假定此时敌舰也处于运动中,所以舰炮炮塔须不时调整射向)。而且深深的地井也对炮手和海岸炮炮架提供了有利的防护,敌舰预摧毁地井炮,须将炮弹射在地井之中方可。这对于敌舰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由于地井炮的此种后座制退方式,直接限制了其射速,尤其是炮架降下来后,预升上去,须借助齿轮传动等机械力,费时费力。不过,后期的地井炮,其阻尼方式采用了液压技术,炮架下降时压缩液压阻尼筒,炮架下降平稳后炮手将液压阻尼筒进行制动,待完成彈藥装填后再松开,蓄力的液压阻尼筒则反作用将炮架再推上去完成复位。下为图示:

(**那边的某大大曾向胡子介绍此炮为法国“巴提格利里斯”305mm海岸炮,采用地井炮架设计)

djp_ht12.jpg(25.59KB)

2009-1-806:26Pm

1476414733_7323450.jpg(32.58KB)

2009-1-806:26Pm

此类露天布置的海岸炮,总体来说其目标相对较小,不易被敌舰视线观测到。当然,由于这些海岸炮所处的炮台都是固定的,不排除敌方先期已掌握这些炮台在海岸附近的准确方位........此类海岸炮陷入与敌舰的对射状态后,各自的命中率与概率理论依然按照胡子在阐述一类海岸炮的那样,胡子不再累述。

四垂直供弹化装甲炮塔类海岸炮

此类海岸炮,是胡子心目中最强最强最强的海岸炮类,对其的感情只有一个字:赞!

此类范畴的海岸炮,都采用大型装甲炮塔的设计,并且同大型水面舰艇的舰炮炮塔一个类型,都是其炮塔座圈下设有彈藥库,通过机械动力的扬弹机将下层弹库内的彈藥源源不断的以垂直路线输送到炮塔内来,而且由于炮塔内部容积大,其内还可存放一定数量的待发弹,而且由于这类炮塔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射角调节都是机械助力来完成,故而火力反应性强,也便于短时间将火力转移至其他目标。并且,其弹丸装填也是由机械助力来完成,从而保证了与舰炮相同的射速!

事实上,胡子发现,此类海岸炮大部分就是由大型水面主战舰艇的装甲炮塔移植来的!

下图为苏联远东弗拉迪沃斯托克部署的装甲炮塔,其上安置的是三联装奥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舰炮,该炮塔其实就是1935年退役的“伏龙芝”号战列舰(原“甘古特”级“波尔塔瓦”号)上的主炮塔,据说有两座该舰的主炮塔被安置到了弗拉迪沃斯托克。

p3_BQizK6sKVpen.jpg(72.61KB)

2009-1-806:30Pm

p4_pwyJegXzhhTz.jpg(51.44KB)

2009-1-806:30Pm

p5_PuYFI4iRdsot.jpg(57.03KB)

2009-1-806:30Pm

而名气更大的则是部署在黑海塞瓦斯托波尔海防要塞的“高尔基”一号、二号炮台!这其实是两座安装有双联装奥普霍夫m1912型305mmL-50舰炮的大型装甲炮塔,记得某期《兵器》杂志在刊登曼帅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坚战时,曾特地提到这两座炮台,称该装甲炮塔前装甲厚350mm,侧装甲厚250mm。德军最后是动用了600mm大“卡尔”抵近射击才摧毁了这两座炮台........同样是**那边的朋友,称这两座炮台其实正是“伏龙芝”号的另外两座主炮塔,胡子也认为这颇有根据!但为何两座炮塔都少了中间的那根炮管,胡子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是挪作他用,要知道,苏军陆上的Tm-2-12铁道炮,所采用的也正是奥普霍夫m1912型305mm舰炮!保不准苏联人30年代从这两座炮塔上拆了中间那根炮管去改建305mmTm-2-12铁道炮了.......

上图为炮击状态的“高尔基”炮台,下图为被德军600m大“卡尔”臼炮摧毁的“高尔基”炮台

高尔基二号.JPg(16.58KB)

2009-1-806:33Pm

naval-gun-tulon.gif(121.86KB)

2009-1-806:33Pm

苏军Tm-2-12型305mm铁道炮,正是采用奥普霍夫m1912型305mm舰炮的身管

060822151364982.jpg(52.91KB)

2009-1-806:33Pm

同样名声在外的此类炮台还有德军“格奈森诺”号战列巡洋舰上卸下来的三联装280mm主炮塔,被移植到陆上作为固定海岸炮台,部署于挪威海岸。

28B_0x1qecwkRL9h.jpg(50.23KB)

2009-1-806:35Pm

c%20turret2_dzDPhsl2bfKT.jpg(31.46KB)

2009-1-806:35Pm

此类大型装甲炮塔类海岸炮,拥有完全与大型水面舰艇装甲炮塔相媲美的防护性能(事实上不少就是舰炮炮塔下舰上岸的),所以完全可直接无遮蔽面向海岸部署,从而发挥其广角射击优势,并且这样便可以低平直瞄弹道去射击敌舰,相对间瞄曲射弹道命中率更高。同时因供弹方式与装填方式的相同,所以在射速与射击持久性上也堪比大型水面舰艇!该类海岸炮陷入与敌舰(比如战列舰)的对射状态后,本炮位对敌舰构成极大的威胁性,由于敌舰舰体为其舰炮的载体,海岸炮即使不直接命中舰炮的炮塔而是击在舰体上将敌舰弄沉,即可解决敌舰对本炮位的威胁。而敌舰却须将大口径炮弹直接射中此类大型装甲炮塔方可摧毁该炮台。这对敌舰炮手的射术是个考验........依然如胡子在一类海岸炮中所述的那样,海岸炮位于稳定的陆地基座上,其射击平台平稳,利于瞄准。而舰炮的炮塔所在的承载平台——水面舰艇,则受海浪的影响而产生颠簸,而动力机械的运转则造成舰体频率化的振颤,不利于舰炮取准........

好了,胡子已按照海岸炮的分类,一一阐述了海岸炮与水面主战舰艇对抗的各自特点,正是由于海岸炮的多样化,所以胡子末尾不可能提出什么总述类的观点来........

附二战时两例海岸炮与战列舰对抗的战例:

(1)海岸炮胜

1940年9月,英国海军坎宁安海军上将率包括“巴勒姆”号与“决心”号两艘战列舰,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以及三艘“郡”系列条约类重巡洋舰“坎伯兰”、“澳大利亚”、“德文郡”号在内的一支舰队,前往法属西非殖民地首府今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对当地维系法国当局劝降,遭到法属西非总督布瓦松的言辞拒绝后,恼怒之下对达喀尔港内的维系法国舰队发起攻击。达喀尔港区周围部署有9门240mm海岸炮与6门140mm海岸炮,激战中,240mm海岸炮至少命中英国“巴勒姆”号战列舰4发(战后统计),同时法方的红衣大主教也用其7门380mm主炮(主炮布局为前半球两座四联装380mm炮塔,但二号炮位的一根炮管在第二次齐射时居然炸膛)的凶狠火力罩住了“巴勒姆”号,“巴勒姆”号受到重创,不得不退出战斗。并且,法方“贝韦其尔”号潜艇潜航接近英舰,对“决心”号战列舰鱼雷偷袭得手。英国人两艘战列舰均受重创,坎宁安恐战列舰遭受更大损失,不得不率舰队退出战斗,铩羽而归........

下图为激战结束后进行损管的红衣大主教,注意其二号炮位一根炮管在炸膛后已经断裂

20071114_ad76aca36a5f0e236cec9ra78KhDanQK.jpg(89.1KB)

2009-1-806:37Pm

胡子点评:此战中维系法国军队岸防守备部队所使用的240mm海岸炮,胡子窃以为是法国前无畏舰上的240mmL-45舰炮移植而来!cqs曾为胡子找到外刊资料称其240mm弹重200公斤。不难看出,此炮虽对战列舰的重要部位厚重装甲威胁较小,但对于包括舰桥在内的舰体大部还是构成一定的威胁性的!故而在炮战中对“巴勒姆”号造成实质性伤害。此外,9门240mm海岸炮的布置并非“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在港区各处设置多个炮台,分散配置,每座炮台设2—3门240mm海岸炮。如此配置,使得英舰预压制法方海岸炮台须多点炮击,避免了海岸炮集中布置后被英舰炮火覆盖的后果。

(2)战列舰胜

1942年12月,北非“火炬行动”,巴顿将军率35000大军在法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其间遭到当地维系法国守军的抵抗。驻泊于此尚未完工的“黎塞留”级战列舰的二号舰“让.巴尔”号用仅有的一座四联装380mm主炮塔对美军舰艇发起炮击,同时位于港区2公里外高地上的“艾尔.汉克”炮台的4门194mm海岸炮也对美舰发炮射击。美军“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南达科他”级)前出,以前半球的两座三联装406mm主炮压制“让.巴尔”号的那座四联装380mm主炮,以后半球的那座三联装406mm主炮压制“艾尔.汉克”炮台的4门194mm海岸炮。经过一阵炮击,打哑了“让.巴尔”号与“艾尔.汉克”炮台。

胡子点评:194mm海岸炮,应为法国一战时的装甲巡洋舰上的主炮,其弹丸重量当与203mm炮的弹重在伯仲之间,为100公斤上下。此炮在较远距离上对“南达科他”级这样的条约舰中的铁乌龟根本够不上啥实质性威胁!而且此战中法方炮台上海岸炮数量不仅少,仅为4门,而且还集中布置,于是“马萨诸撒”号仅用一座主炮塔就腾出手来就将其压制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